典型案例
晨馬智能工業油品智能系統維護方案
1.項目介紹
2014年,南京晨馬與寧波天揚機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結成戰略全作,專業致力于工業油品的監測、診斷與維護研究,為冶金、電力、機械、化工、船舶、軍工等行業提供智能液壓、智能潤滑成套設備,并針對油品運行中的問題,提供全方位專業解決方案。晨馬智能專門成立智能工程事業部,專業從事智能潤滑維護服務,目前我司現有專利2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5項,軟件著作權多項。晨馬智能年輕向上的研發工程師團隊近50人,幾年來共完成多項國家和省市級科技項目,并多次獲獎。
2.工業油品背景資料
液壓油、潤滑油(統稱工業油品)主要起潤滑、冷卻、防銹、清潔、密封、力的傳遞和緩沖等作用。晨馬智能清楚的知道工業用油是機械設備的命脈,油況的好壞決定著設備、裝備的運行效率、可靠性和使用壽命。分為礦物油(97%)和合成油。
油品與潤滑技術應用廣泛。



現狀問題一、油品污染影響設備、裝備安全運行和使用壽命 潤滑油的污染會帶來設備異常磨損,嚴重時會造成燒瓦事故,影響設備使用壽命。 液壓設備的故障有60%-70%是因為油品污染導致的,油質不合格會導致缸體磨損,嚴重的會導致閥門卡澀、不能迅速關閉,引起設備事故、質量事故,影響生產順行帶來損失。影響油品品質的三要素:油中水分工作過程中的滲漏、以及油溫的變化也會讓空氣中微量水分在油中凝結、沉淀,經長時間的攪拌就會乳化,從而影響油品的潤滑性能、力學性能甚至穩定性。對油品質危害最大。 油中顆粒污染物:油品在運行過程中會把設備運轉過程中管道內及磨損點的金屬顆粒帶回到油箱,還包括油品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氧化物、皂化物等不溶物。 油品使用溫度:油品的合理使用溫度為40-60℃,過高的油溫會加速油品氧化、降低油品黏度、影響油膜厚度;過低的溫度又會影響其流動性,影響潤滑效果。


水分在油的存在方式分為三種: 飽和水:這是因為油品本身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在暴露的情況下,空氣中的水分會部分進入油中形成一種融合。一般常溫下油中的飽和水含量為40-200PPm左右,溫度變化會造成飽和度的變化,會形成析出的游離水。 游離水:以聚集狀態存在,經過一定時間的靜置,水分會逐漸集中到油箱底部。 乳化水:即使長時間靜置也很難沉淀出來的狀態水,這時油品的潤滑性、穩定性大打折扣,對設備使用壽命十分不利,油箱底部放出的只是一部分游離水,乳化水和飽和水要通過專用設備去除。
現狀問題二、油品質異常不能及時發現,缺乏必要的監控手段,油品使用環境的隱蔽性,使得包括油溫異常、堵塞、泄漏(、因進水造成油中水分含量升高等情況不能及時發現,很容易造成設備事故和浪費。太原第一熱電廠99年300MW機組發生斷油燒瓦事故、03年7月某船舶剛維修好的主機在重新啟動10分鐘左右停機,經發現1#、6#缸連桿大端瓦和曲軸銷燒壞,原因是清洗不徹底造成滑油過臟。


現狀問題三、現有的濾油機無法改變用油現狀板框式、壓濾式、離心式、真空式等等,基本沒有檢測功能、也就不知道何時該過濾,過濾后是否達標?存在盲目性,油品的初始劣化是無法用肉眼判斷出來的。
3、產品與技術介紹
晨馬智能維護理念:實時維護——把油品作為“液態設備”,實時維護,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保持油品品質,守護設備安全 。
系列產品之一 TY200油品質在線監測單元 針對工作油箱內油品顆粒污染度、水分含量、油溫等指標,在線定期自動抽樣檢測,檢測結果與設定標準比對,超標報警。主要功能1) 運行參數、油品質實時監測報警功能
2)數據分析、診斷功能
3)趨勢預測與故障報警功能
1. 換油周期預測
2. 系統檢修周期預測
3. 提供設備(如汽輪機組)狀態評估依據
4)油品自動凈化功能
5)失壓保護與泄漏報警、關斷功能
6)液位監測與自動補油功能
7)現場人機對話、數據儲存、數據遠傳、打印功能
8)系統集成
系列產品之二 TYZX200-系列在線檢測自動凈油裝置 該裝置主要用于潤滑油中雜質和水分的在線檢測,油中水分、氣體和雜質顆粒的自動凈化;采用了ZL200920202070.X、ZL201020230785.9、ZL201310743002.5等五項自主專利技術,專業用于冶金、電力、化工、機加工、船舶、軍工等行業工業潤滑油、液壓油品質的在線檢測與凈化,對高粘度、高含水潤滑油的水分脫除、汽輪機透平油的在線檢測與自動凈化效果尤其顯著,遠優于同類進口及國產設備。
系列產品之三 ODP200智能油品維護系統:ODP是OIL DIAGNOSIS and PURIFY“油品診斷與凈化”的縮寫,系統通過對油品運行參數(溫度、流量、壓力、液位等)和品質參數(顆粒污染度、水分含量等)的實時監測診斷,及時預測和發現潤滑系統故障,并自動采取報警、凈油、關斷等措施的智能化油品維護系統,是設備安全運轉和生產連續順行的切實保障。
核心技術
(1)油況在線監測和遠程診斷技術;
(2)全自動智能化控制技術;
(3)高效破乳和油水分離技術;
(4)新型攔截式過濾材料應用技術;
(5)專業化分析與解決方案